每月一饼:2023年1月宏观分析

大家好,下面给大家奉上2023年1月宏观分析:

1.PMI数据:

从数据上看,本月制造业数据堪堪站稳枯荣线上方,生产指数与新订单指数的快速回升是主要推动力量。按照我们以往的分析逻辑,随着国内制造业PMI指数逐渐回升,全球通胀水平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下面这张图就是很明显的例证:国内PMI数据上升—>向全球输出通缩—>欧美市场核心PCE/核心CPI下降。因此,如果后续PMI指数尤其是重要的出口订单数据能维持改善,那么全球紧缩的周期也会接近尾声。

而且验证我们的逻辑是否正确也比较简单,即本月中旬美国即将发布的CPI数据。可以后续观察一下。

从企业规模看, 大、中、小型企业PMI分别为52.3%、48.6%和47.2%,从全面衰退回归至K型复苏形态,可见随着疫情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之后,国内受到压制的制造业潜力和竞争优势开始回归,饼干认为在持续性宽松的环境下K型复苏的形态是中国在本轮加息周期的常态,以中国持续性的服务业低成本优势来看,其他国家短时间想替代中国市场是不可能的事情。而且随着国内对通胀的渴望程度,未来如果要继续维持出口竞争,后续对出口的扶持力度会更大,那么更大的宽松会继续到来。应该说今年应该还是一个大的宽松年,再叠加注册制的实施,股市应该是一个巨大的利好。

  1. PPI CPI数据:

PPI数据:

PPI 同比下降0.8%, 失去了原材料供需扰动的数据支持后,PPI直接暴露出全球经济的不景气状态。不过从PMI目前的表现看PPI同比数据很可能已经见底,理由是:虽然不能说全球已经进入复苏周期,但如果后续美元加息节奏放缓,需求抑制得到缓解,PPI失去继续下探的推力,底部自然就形成了。

从CPI数据来看,变动的主要推力还是聚焦在食品侧,如果看核心CPI(本月同比增速1.0%),居民日常消费增速并不理想,考虑到居民部门的资产负债表情况,应该说问题的症结还是在于收入增长太弱,劳动成本压制过狠,劳动力市场供需极度不平衡(严重供大于求)。从目前国家的政策来看,全力扶持出口企业创汇依旧是核心国策,但随着出口竞争优势逐渐蚕食,居民的收入应该会进一步压制,也就是说人还是太多,居民部门还可以有充足的压榨空间。

如果国家想从居民部门里面拿钱,最直接的办法是调节居民部门的支出规模。以房子为例,房子作为一种资产,如果是全款买房,作用的是资产负债表中的现金项目,从整体来看,居民部门用现金置换了资产,产生了经济活动,整套活动走下来(开发商,原材料,地方政府,投资者,国家)大家都很高兴;如果是走贷款买房,那么利润表中就会多出一个房贷方面的费用。这个房贷费用走的是税后支付,因此如果收入侧出现了下降,卖房或者压制其他必要支出是居民的首选。而如果居民部门要压制其他必要支出,国内所谓的内循环自然就更需要时间培养,更依赖出口创汇。这是为什么国家提了内循环这么久却始终做不起来的原因;而从个人角度来看,如果通过卖房摆脱这样的循环,以目前房市的情况来看这显然卖出去是非常艰难,债务压顶又没有个人破产制度,收入侧下降无疑是很难解的局。

如果个人不能在事业上顺遂,收入无法覆盖成本侧增长,甚至收入下降资不抵债的情况下怎么破局?比较损的办法是,把房子抵押给银行,拿着这笔钱出国想办法拿身份。国内可见的未来是很难有更好的收入增长机会,而房子交易已经几乎不可能了,这时候如果可以M2提款跑路,对个人而言将会是很好的一个选择。而且上面饼干也说了,国家今年会继续宽松,但这次宽松应该是卖房/抵押的最后时机。

  1. M1/M2:

M1同比在新年前后的平均数据为(6.7+3.7)/2 = 5.2%,同样的12% M2同比在去年7 8 月份的M1同比推动是6%,可见宽松抗性越来越大,但从其他数据来看又很难让M1同比有显著改善,因此如果上面我们的判断成立,M2宽松如果要持续以维持K型形态,那么M2同比增速要继续扩大,债务要进一步放大。可毕竟居民部门资产负债表已经难以为继,政府和企业部门负债率亦有上限,这个骗局已经接近尾声,不赶紧M2提款抢跑更待何时?虽然说很多人喜欢说内债不是债,可是那是建立在居民部门的雷,落在个人身上就是一辈子的打工都还不起的可怕数字,要我说,从纯个人利益角度,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能跑路的赶紧跑路是王道,而且关键是,跑路之后国内减少了竞争,对大家而言都是好事。起码从饼干个人角度来看, 后续收入侧上涨难是铁定的事实,贷款上车的朋友得好好想想自己的出路。

下月见。

发布于 2023-02-12 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