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克丹
人民币的快速升值是近期的另外一大热点,现在关于原因解释有很多,比较多的是美元大规模量化宽松导致的美元贬值,从疫情冲击下,我们短期内见证了美股的四次熔断,相比过去别人几十年才能遇到一次,政策的做法也符合预期,美联储迅速打光子弹,将利率下调到零开启了无限量化宽松,即使现在的疫情冲击依旧严峻,但总体上股市是稳住了,我们回顾系列文章,可以得到一个结论,我国这次没有跟随采取大规模的宽松政策来刺激经济,而是维持非常中性的货币政策,也就是大放水并没有出现,美元相对于人民币贬值,当然还有国内疫情控制的很好,有大批避险资金流入推高了汇率,这些都是关于汇率上升的可能原因,本篇文章重点讨论人民币升值贬值对居民货币购买力的影响,或者说人民币升值你手里的钱更值钱了吗?另外讨论人民币升值和贬值哪一个对现阶段经济体更加有利。文章3100字,阅读约6分钟。
1.人民币与美元的捆绑起源于外汇储备的积累
2000年以后,人民币有一个长期的升值过程,准确来说是2005年开始,一直持续到2014年初,中间在2008年和2009年又一次停滞,总体来说是趋向于长期的升值,那么人民币升值的动力在哪里? 这就不得不说的就是我国经济的第二次腾飞,2003加入WTO以后GDP爆发增长,迅速在全球贸易中占据第一出口规模的宝座,产能输出换来美元外汇储备,而与汇率相关度最高的就是外汇储备规模,美元霸权体系下,谁的外汇储备多,谁的本币就稳定,因此形成了人民币与美元的强力挂钩,往根源说是人民币与出口商品挂钩,往浅显处说就是人民币与美元挂钩,只要美元外汇储备足够,别的国家不担心人民币的信用问题。当然这种通过外汇储备来维持本币国际汇率稳定的操作也有失败的,比如墨西哥,刚开始通过外汇储备来维持本币汇率时效果非常高,但随着外汇储备的耗尽,这种强行捆绑消失后本币汇率大幅度下降,最终宣告失败,而我国的体量最高时可达到4万亿美元,人民币和美元自然形成强有力的捆绑。
值得一提的是,外汇储备于2014年开始降低及出现波动,相关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也出现了下降和波动,14年以后先到2017年出持续的贬值,贬值最低时可达到6.96左右,而在此之后又出现快速的升值,升值最高时在2018年第一季度,在6.5左右,之后又是震荡上升,直至最近几个月,人民币再次出现快速的升值,直至最近的再次逼近6.5,如果短期来看,尤其是如此快速的升值会觉得可能影响很大,但如果把14年以后的人民币汇率变化的图拿来看,发现其实今年的波动也只是普通的一个小周期而已,至于原因很可能是大规模量化宽松所导致。
2.人民币升值你手上的货币购买力提高了吗?
媒体总是很喜欢引导大众出现一种潜意识:人民币升值意味着你口袋中的钱购买力增加了!但事实真的如此吗?我们还是要回归生活中,时间越短,大众的感受越真,最近一次的人民币快速升值在2018年3月,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低于6.5,结果是对不同特定群体是不同的影响:1)比如出国旅游、留学以及对外投资,特点是对外消耗大于获取的特定人群是一种利好,因为同样的人民币出去后可以换的更高的美元;2)但也应该看到,对于外出务工、出口、投资以后的收益,这种对外获取大于消耗的群体来说则是一种利空,因为你赚同样的钱回来后换成人民币会更少。
对于普通居民来说,结论是人民币的汇率的波动对生活影响非常有限,最主要的原因是大部分人国内参与劳动和消费以及外汇管制,不是每个人都能随意的把人民币大规模换成美元去消费,消耗的商品和劳务更主要由本国生产提供,价格也更加依赖国内的供需关系,即使用到进口的商品,普通人也多是通过间接方式来获取进口商品的,成本构成有商品价格、关税结合垄断,严格意义上来说,代购是一种逃脱关税的违法行为。这就导致了一个结果,比如和生活密切相关的油价,汇率升高是否会影响到油价呢?从以往经验来看,影响非常有限,进口电子产品会因为汇率上升而降价?或者说苹果手机因为汇率上升而降价了吗?从18年来看,影响也是有限的,这就导致了普通人根本不会关注这个事情,猪肉价格的波动影响远大于汇率对普通人的影响,如果非要说影响的程度,对于普通人甚至不一定有大蒜和生姜价格波动带来的影响高,大部人的货币购买力更加依赖国内的货币政策的宽松与否,比如08年到14年使用了两次大规模放水,导致的结果是人民币汇率虽然一路飙升,普通人手上的货币贬值速度却极快,这就是典型的影响程度问题,而国内的放水周期可以参考下图的前两个圈,16年是涨价去库存,资产价格暴涨,2020年虽然也是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由于仅仅动用了15个bp的降息幅度,大概率只会推高基本生活成本。
3. 现阶段经济体需要本币升值还是贬值?
换一个思路,我国被称为世界工厂,疫情下国际国内消费能力下降,现在经济体增长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产能,虽然提出了经济内、外循环的方式来出清产能,国内扩大内需效果是有限的,最大的原因是居民负债率过高,没有能力消化掉这些产能,那么问题来了,人民币升值对于经济内外循环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呢?我国的特点是常年保持贸易顺差,产能是非常庞大的,尤其是经济下行周期,产能输出意味着风险的输出,而不是把巨大的风险通过扩大内需转移到内部,一组三季度的数据也能支撑这个结论,实体经济部门杠杆率从266.4%上升到270.1%,上升3.7%,其中的居民负债率从59.7%在一个季度就上升到61.4%(日本当年刺破泡沫居民负债率大概在70%左右,不确定极限在哪里),上升了1.7%,杠杆和风险的去向主要是政府部门和居民部门!!!
但也应该看到能转移到居民头上风险的潜力也越来越少,回归到汇率问题,产能最稳妥的方式应该还是输出去,那么从这个角度来看,现在汇率高了对出口是不利的,进而影响整个经济体产能的出清速度。汇率并不是越高越高,而是要根据经济体的周期和发展需求来决定的,比如广场协议的目的就是为了逐步降低美元汇率,逐步引导美元贬值,增加其对外商品的竞争力,相对应为后来日本经济的泡沫埋下了伏笔。从我国应对18年人民币趋向于6.5时,就使用了将外汇准备金率从20%下调到0的政策来抑制继续升值,这是一种长期稳定汇率的手段,之后再18年第二季度人民币开始贬值,另外一个短期调控汇率的手段还有逆周期因子,由此可见人民币汇率并不是越高越高,政策调控的目标一般根据本国的经济发展的需求而定,而这些政策调控汇率稳定的背书往往是大量的外汇储备。
**总结来说:**汇率问题重要的是稳定,升值利于进口的同时会不利于出口,贬值利于出口而不利于进口,从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上,工业化国家的产能问题永远是最大的问题,导致的结果不是对外输出过剩产能就是对外军事扩张,而疫情下经济复苏最大的障碍也是产能,双循环的提出就是针对的工业化产能出清的解决办法,短期内快速升值影响出口和国际商品竞争力,迅速下降会影响本币的国际购买力,我国不是外汇自由兑换国家,升值贬值对普通人的影响直观感受都不会太高。但对于经济体来说,很多媒体认为的好事都不见得是好事,比如人民币升值又或者国际资本避险涌入,此外,人民币升值的带来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外汇管制的压力会增大,资本是没有国界的,现在我国外汇管制近几年已经愈发严格,并且不出意外未来还会更加严厉,政策希望的是肉烂也要烂到锅里,这也是日本的经济虚假繁荣崩盘给我们的另一个教育,崩盘前大量资本高位套现离场,最后的后果仍然是本国居民来承担,进入了长达几十年的缓慢出清,以后中美关系和经济体一样,从以前的合作大于竞争逐渐演化为竞争大于合作,人民币和美元的也将从捆绑到对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