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一饼:2022年5月宏观分析

大家好,下面给大家奉上2022年5月的宏观分析:

  1. PMI数据:

正如上个月的分析那样,4月份PMI糟糕的数据并不能直接说国内的经济水准直线向下,而是持续性的K型复苏状态。不过从这次数据的恢复程度来看,疫情对供应链的打击最大,这点也同样影响到了欧美需求国家的通胀水准。不过,随着全球需求减弱,紧缩环境成为大趋势以及成本敏感的企业外迁,未来K型复苏趋势会进一步加固,小微企业生存环境越发残酷的背景下, 部分中型企业也会逐渐恶化(中型企业已经开始连续位于均线以下了,当前月份49.4%)。

K型复苏的根结在于有效需求不足。 我们可以从内外循环的角度来做一个全面分析:

从外循环角度来看,欧美国家目前深受通胀折磨,CPI在连续50个点的加息背景下都压不下去,未来加息幅度会更大,缩表规模只会越强,这代表过去宽松出来的需求已经不见,未来持续性的紧缩是可以确定的,而且从历史来看,要打压通胀尤其是能源层面的通胀是非常难的,要知道70年代为了处理掉石油危机带来的滞胀,美联储不得不将利率升到20%,而从现在美联储的表现来看其并没有沃尔克的决绝,那么衰退的时间就会拉的更长,资金成本的提升会极大推动成本敏感型企业的移动,而这带来的就是产业转移,表现在数据上就是新出口订单数据的持续性降低。所以从外循环角度来看,反向订单归集效应(中国->更低成本地区)正在加速,需求全面收缩,以往支持国内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已经很难继续成为未来经济引擎的主要输出力量了;

从内循环角度来看,核心在于百姓的可支配收入是否能够得到增长。而如何提升百姓的可支配收入,从目前的收入分配架构来看核心还是在于如何让企业赚钱。这又是和需求相关,但就国内而言,如果没有新行业的爆发,存量竞争格局下,企业多吃一口,其他利益集团就必须让一口,而既得利益者自然不会轻易让渡,为了维持结构稳定,只能是要求利益集团让渡需求,要么是选择扩张,但不管选什么,还是着眼于需求二字。

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在外循环逐渐萎靡的现在,国内会出现以往很多都不会出现的事情,这点不仅是国内,甚至全球都会这样。大势如此,作为普通人只能说随势而为——公务员和医生是最香职业没有其它。

  1. PPI: (数据截图比较模糊就放个链接: 华尔街见闻)全球需求的减弱也有效压制了制造业上游原材料的增长下降,除开油气这种绝对刚需的原材料之外,其他原材料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这个数据和PMI形成有力互证,在外需不足的情况下,PPI很快就会被打回原型,也证明之前在PPI高企时我们的论断,即我们不用担心非油气领域的通胀问题,因为出口就是在输出通胀,反而真正的问题, 即小型企业PMI一直上不去才是我们一直应该关注的。

如果我们顺着之前的逻辑继续推演,即如果真的是有效需求问题,在全球收缩的背景下,未来PPI只会更低,而绝不可能出现连续高位的情况,我们留着这个推论未来慢慢看,饼干认为这个趋势起码在今年是不会被打破的,而且之前说的降准通缩论依旧有效。

CPI: (数据同样在上面PPI链接中)

从该数据及以往数据上来看,受制于可支配收入的疲乏以及油气通胀问题,CPI未来很可能出现下降趋势,而核心CPI应该会略微下降,维持一个低水平区间,核心CPI和可支配收入高度相关,这个上面已经有相关论述在此略过,总之,核心CPI的同比(0.9%)才是我们关注的核心——老百姓可能嘴上说没钱,但是行动不会骗人。

3.M1/M2:

M2同比提升带不动M1同比提升,反而M1同比持续性下降,即贷款无法有效促成需求转换成公司可支配收入导致流动性下降,而且考虑到宽松抗性问题,即未来11%的贷款增速,亦很难达成当前4.6%的结果,这是危险的信号,未来我们可以继续观察国内走势;上个月饼干提及未来允许宏观杠杆抬升,即社融抬升的情况下,M1反而逆势下降,这就是典型的流动性陷阱迹象。而且最近社融也显示在社融增速抬升的情况下,居民杠杆呈现下降局面(企业杠杆率上升),种种这些虽然只是一个月的数据,不过如果数据未来进一步恶化,就说明可能真的危机就来了。

编辑于 2022-06-12 10:01